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飲食觀念也隨之發生了一定的改變,更加關注飲食健康和營養均衡。牛奶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是現在許多家庭之中的必備品,因此,牛奶的需求量也有了較快的增長,這就推動了奶牛養殖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但從客觀來講,奶牛的大量養殖不可避免帶來一定程度上的環境污染,如何處理好奶牛養殖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是目前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隨著畜牧業強勢發展,養牛規模擴大和集約化發展,現代奶牛養殖業的特點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量產之下,隨之而來便是糞污處理、醫療廢棄物處理、無害化處理帶來的種種問題,如果不及時有效處理好奶牛養殖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廢棄物,可能會造成土壤、水源和空氣污染,甚至會引起傳染疾病的蔓延。這樣一來,不僅導致牧區生態環境的惡化,還會限制畜牧生產性能和畜牧業的發展,因此必須要結合奶牛養殖業目前的環境現狀,深入剖析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一、 養殖所面臨的環境問題
奶牛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氣污染造成土壤污染。由于牧場規模逐步擴大,存欄數不斷擴增,在奶牛養殖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代謝物,主要表現為糞便和尿液以及食物的殘渣。廢棄物若不經過沉淀或者氧發酵等無害化處理而直接還田作肥,將導致重金屬在土壤中形成沉淀,長期以往會造成層次較深的污染,進而影響生態環境。
1.造成水污染:由于奶牛飼料中的氮和磷的吸收利用率很低,只有30%左右,大量未被吸收的氮和磷被排出體外,其中大部分會滲入土壤,并通過雨水的沖刷進入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對牧場生活人員以及周邊生產生活造成嚴重的威脅。
2.造成大氣污染:由于在養殖奶牛過程中會產生惡臭刺鼻的氣體,這些氣體中含有硫化物以及氮化物和甲烷等一類的有害氣及溫室氣體,對養殖場附近的空氣環境造成影響,導致空氣質量急劇下降。同時,惡臭氣味會對人們的嗅覺及神經造成一定影響,從而破壞人們的呼吸系統。此外,惡臭的氣味會對奶牛健康造成影響,進而影響牛奶質量和人體健康。
二、降低環境污染的途徑與方法
奶牛生產中主要廢棄物是糞便和污水,這是奶牛場最大污染源,此外還會導致蚊蠅滋生、臭味、疫病傳播等問題。因此,對糞便和污水的有效處理是奶牛環境控制和降低環境污染的關鍵,同時也與其資源化利用密切相關。
關于奶牛場糞便和污水的處理,國內外已有很多解決方案,糞便與污水分開處理是目前公認的原則。牛舍糞污的清除是奶牛場的日常工作,我國傳統上采用人工干清糞方式,但這對規模化奶牛場來說會浪費大量人工成本。近年來,新建的現代化規模奶牛場已基本采用機械清糞方式,刮糞板系統是目前最佳的解決方案,而鏟車清糞則存在能耗過高、工作空間受限和易對牛舍地面造成損傷等缺點。由刮糞板收集起來的糞污須通過水沖管道輸送系統集中起來,然后采用適當的機械設備進行固液分離,分離出的固體經適當干燥后用于牛床的墊料,液體經沉淀后上清液重復用于糞污管道輸送系統的運行,是目前集約化奶牛場較為理想的糞污處理系統。目前,國內使用該類系統還不是很普遍,主要原因是糞污輸送管道經常阻塞和固液分離設備運行故障較多,這既與設施設備的選型和性能有關,也與牛場的飼養工藝有關。應加強相關國產設施設備的研發與組裝配套,使其能夠盡早完善,并降低成本。另外,在我國北方地區冬季嚴寒,研發適合北方地區使用的牛舍糞污收集與輸送的技術與設備,也是急需解決的一大問題。
固體糞便最簡單的處理方法是自然堆積發酵、還田。此種方法簡便,費用低,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但因堆積的時間與環境溫度存在差異而有很大變化,一般很難達到理想效果,加之可利用土地面積有限,無法滿足奶牛場的糞便堆積,因而堆積發酵時間嚴重不足,效果不佳。此外,這種方式處理的糞便不適合長距離運輸,只能就近施放,對于規模較大的牛場,限制了這種方法的應用。而用作沼氣發酵的底物,加工成各種專用有機肥料等,這些方法國內外均已有成功經驗,但這些方法前期投資大,運行維護費用和加工成本高,需要進一步完善技術與配套設施設備,能行之有效解決好經濟可行性問題。采用自然沉淀分離發酵,生物發酵等方法對奶牛場的污水進行的處理,但因其數量大、可利用部分少、處理費用高,污水處理比糞便處理難度更大,國外大部分采用自然沉淀分離方式處理,經簡單自然發酵后還田,但國內對污水的處理還不常見。自然沉淀分離和自然發酵的方法比較簡便,不需要什么費用,但由于沉淀和發酵速度慢,需要大量的沉淀池,這在國內很難做到。就近還田受到土地吸納能力和運輸設備的限制;化學處理方式成本過高,目前奶牛場基本無法承受。
因此,關鍵問題是研發出適合目前養殖實際情況的排放標準和實用的處理方法。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應在奶牛場的建設選址時就充分考慮廢棄物的處理問題,把廢棄物處理放在一個更大的系統內綜合考慮,這會比單獨考慮廢棄物的處理更能事半功倍,提高處理效果,降低處理成本。(杜宏偉)
Copyright ? 2022 甘肅前進現代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隴ICP備2020004712號-1 甘公網安備62070202000746號 XML地圖
技術支持:祥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