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牧業發展的廣闊天地里,每一次技術的革新、管理的優化,都如同閃耀的火種,點燃行業進步的希望。而我作為一名在牧業領域摸爬滾打多年的從業者,正努力用自己的所學與實踐,為提升繁殖效益添磚加瓦,榮獲第八屆中國奶業風云榜“全國優秀繁育之星”。
我自酒泉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工程專業畢業后,就一頭扎進了牧業行業。在優然牧業、君樂寶乳業等知名企業的工作經歷,讓我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現在,就職于前進牧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擔任蜀漢牧場繁育經理,肩上扛著牧場牛只繁育的重任。每天,我都和團隊成員一起,把關牛只發情鑒定、人工授精、妊檢檢查等關鍵環節,一心只為保障牧場高效生產。
俗話說“抓奶先抓配”,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繁育技術在奶牛生產里的核心地位。繁育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響牧場的經營效益,要是泌乳天數變長,那虧損也就跟著多了。在蜀漢牧場,我從下面這幾個重要方面做好繁殖工作:
采用雙同期處理流程,進行日工作計劃配種工作模式處理,這對牛只管理和團隊成員的執行力都是很大的考驗。就像精密儀器運轉一樣,每個環節都必須準確無誤,才能讓整體效率得到提高。
精準發情揭發:牧場發情揭發主要依靠SCR計步器完成,所以,每日奶牛項圈佩戴記錄的項圈號要嚴格審核,確保項圈號無誤,每日對未識別項圈進行維護,每周對全群計步器進行松緊度調整,做到松緊有度,識別準確,既不影響采食,更不影響識別。
標準化配種操作:嚴格按照SOP標準執行,從配種操作臺的清潔,到配種工具用完后的酒精擦拭消毒或高溫消毒,每一個小細節都不能疏忽。這樣做是為了減少解凍應激,保障凍精活力,防止配種,出現感染。
產后子宮檢查及保健:作為繁育工作始終將子宮的機能恢復檢查作為重點,每日對產后2天以內的牛只進行檢查并及時與保健部門溝通做好子宮炎防治措施,產后28天再次檢查子宮及卵巢恢復情況,有問題及時治療,抑制子宮炎發展到后期,影響首次配種受胎率,產后保健及同期藥物注射做到一頭一針,注射藥物名稱正確,注射部位正確,注射劑量正確,時間正確。
通過我們的不懈努力,蜀漢牧場的繁育成績有了明顯提升。成母牛21天懷孕率全年保持在39.5%,成母牛受胎率全年維持在50%以上,首次配種受胎率全年保持在60%以上。這些亮眼的數據背后,是我們對細節的執著追求,是日復一日的堅守與付出。
在牧業生產中,每天做的工作看似重復,但其實需要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作為基層管理人員,不能只滿足于完成本職工作,更要多想想怎么突破業績瓶頸,讓牧場效益最大化。飼養狀況、牛群健康、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等,這些因素都和繁育工作息息相關。不斷學習并運用PDCA管理方法,深入鉆研技術和業務知識,把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這是提升我們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的關鍵。
在這個快速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作為牧場的中堅力量,我們絕不能安于現狀。應始終保持激情和夢想,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新方法。破繭重生,突破創新,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我們提升繁殖效益、推動牧業發展實實在在的行動指南。讓我們拿出更飽滿的精神狀態,踏踏實實地工作,為牧業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楊全龍)
Copyright ? 2022 甘肅前進現代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隴ICP備2020004712號-1 甘公網安備62070202000746號 XML地圖
技術支持:祥洪科技